回堡的路上蕭亦便是和劉一鳴在商議,此戰(zhàn)的確是蕭亦永安堡出力最大,對此劉一鳴自是心知肚明,而劉一鳴和蕭亦聊的越多就越發(fā)現蕭亦此人之胸襟。不貪功,無所求。那蕭亦究竟圖的是個什么呢,難道真的是一個舍棄自己利益為國家的人?
隨后二人商定好,此戰(zhàn)首功為劉一鳴坐鎮(zhèn)指揮之功,蕭亦率永安堡屯兵為主力。后山搜得銀兩百余和部分器具都歸蕭亦,所得牛羊各分一半,共計百余給蕭亦。且蕭亦又要求三名蒙古人交給他看管,劉一鳴想了想也是答應。
蒙古人不是女真韃子,自己留著也是無用,不如交給蕭亦省的自己煩心,劉一鳴現在最想做的就是回去清算逃跑的各地墩衛(wèi)甲長或是村鎮(zhèn)管隊、屯堡管屯官。而劉一鳴怎么處理這批人自不是蕭亦過問之處。
而那批所救下的百姓自然也是不可能再送回去,在商議何人處理的時候大家都是犯了難,這批人救是救了,但是在他們看來這些就是一群累贅,甚至有人建議殺人取頭換取軍功。
其余人贊同者居然也不在少數,自己的地方尚且不能自足,哪有閑心去管這些流民。
蕭亦和他們的想法多是不同,如今自己屯堡新建,最缺的便是百姓,只有人口上去了,方能招募更多的屯兵,訓練出更多的屯兵才能盡快立足。
身處這個時代,蕭亦明白,只有兵強馬壯,自己方能有資本考慮其他,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蕭亦在所有人驚訝的目光中再次挺身而出,直言流民可隨自己回永安堡。
聽了之后劉一鳴好心提醒,
“蕭總旗,前些時日不是聽聞你招了一批流民,這百人再去,屯堡可有難處?”
卻見蕭亦擺擺手,“若尚且還是冬日,屯堡無法養(yǎng)活這些百姓,但如今已是漸漸回暖,可以開墾荒田,應是可以自足了?!?br/> 劉一鳴聽了之后大喜,這蕭亦還真是什么難事都能處理,當下大悅,“好!蕭總旗此戰(zhàn)大功,又賑濟流民,本官當如實稟明,開春開墾荒地一事蕭亦你只管放心大膽的去做?!鳖D了頓,劉一鳴目光冷然的轉頭看了這些后來的甲長、管屯官等人,“你等當力助蕭亦賑濟百姓、開墾荒地等事,方可戴罪立功。”
那些人看到了劉一鳴森然的目光皆是渾身一抖,聽到了劉一鳴的話,連連打贏下來,皆是道,“我等定會相助!”
蕭亦對著劉一鳴一拜,“蕭亦多謝防守大人!”
商談妥當之后到達了桃花堡,蕭亦沒有進去,而是準備立即率隊趕回永安堡,因為回了屯堡尚且還有很多事情等著自己處理。
于是便是在桃花堡西門外與劉一鳴拜別。
劉一鳴見蕭亦態(tài)度堅決,也就不多做勸阻,另派了二十人的家丁隊幫助蕭亦一行人提攜物事、聚攏百姓、驅趕牛羊,蕭亦本來就是緊缺人手,于是一點沒有推辭,二人拜別。
劉一鳴回到城樓上,看著逐漸遠行的蕭亦一行人,嘆息道,“永安所地,日后當盛啊?!?br/> 蕭亦一行人驅趕著牛羊還有約百人的百姓,一行人扶老攜幼,行軍速度自是比來時慢了幾倍。
而牛羊的驅趕蕭亦這些人都是不擅長,時不時就有牛羊落單或是脫逃,這些也拖慢了行軍速度。
蕭亦和石剛幾人走在最前面。
“老石,又有兩個老兄弟戰(zhàn)死了?!笔捯嘤行┼祰u。
石剛也是大聲憤慨,“唉!這兩人都曾跟俺一起守過夜,一個叫張虎,另一個叫齊老四,皆是真漢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