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又稱“角黍”、“筒粽”,由來已久、種類繁多。
早在春秋時期,就有“角黍”和“筒粽”。
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稱“堿水粽”。
晉代,粽子正式被定為端午節(jié)食品,這個時期包粽子的原料除了糯米外,還會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到了唐代,出現(xiàn)了錐形、菱形的粽子,大唐盛世,日本文獻中就有關(guān)“大唐粽子”的記載。
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有果品入粽,蘇東坡曾有詩文“時于粽里見楊梅”。
元、明時期,粽子的餡料更加豐富多樣,像是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
餡料的話,北方同南方也大不一樣,粽子南咸北甜,北方大多數(shù)是“棗粽”。
南方則不同,南方粽子幾乎是全系列的,有甜味也有咸味的。
甜味的像蜜棗粽、豆沙粽;咸味的有五花肉、蛋黃、火腿粽;還有不放餡料的堿水粽。
管萱家里么,一般顏韻只會在端午的時候包上那么二十幾個給管萱吃或是帶去學(xué)校。
顏韻和管余杭兩人都不怎么喜歡吃粽子,粽子主要用料是糯米,他們兩腸胃并不算很好,每次吃了糯米都會積食。
管萱就很喜歡吃粽子了,而且她還不挑,甜味咸味都愛吃,要不是吃太多不好,她一天能吃好多個。
作為一名合格的吃貨,管萱看一眼廚房里各個盆里的糯米顏色,就知道今天有哪些口味的粽子了。
綠豆粽、紅棗紅豆粽、堿水粽、肉粽這些肯定是有的,就是不知道會不會加蛋黃和火腿。
管萱在廚房看來看去,顏韻已經(jīng)包好一個了“你在看什么呢,趕緊學(xué)著一起包吧,包多些也拿一些送給你姑姑?!弊詮钠牌烹x世,確實她也沒再送過粽子了,不止小姑子家,其他人家也沒有,老人在還是更講究這些禮數(shù),她自己就隨意許多了。
羅依看了眼管萱,笑著說道:“萱萱沒包過粽子吧,還挺好玩的,你看銳霖、錦瑟也是剛學(xué)的,現(xiàn)在包起來也有模有樣的?!?br/>
羅錦瑟聽了羅依的話,也開心地說:“是啊,萱姐,包粽子還挺有意思的?!笔掷锢^續(xù)用繩子捆上包好的粽子。
都以為管萱不會包,其實管萱是會的,但是她只會包長粽,那一年端午只有她和爺爺奶奶在家,她覺著好玩就跟著奶媽學(xué),但只會最簡單的長粽。
管萱拿起粽葉就按著記憶中長粽的包法包了起來,形狀看起來很一般。
羅銳霖湊過來看,搖了搖頭,嘖了兩聲“你這粽子這么丑,好意思送出去?”
“哪里丑了,也就是長相沒那么好看而已嘛,吃起來還不是一個味。”大不了她自己吃。
羅依看到管萱的粽子,忙把手里的粽子包好放到一邊,比顏韻還先走到管萱旁邊說道:“萱萱,嬸嬸教你包咱們這邊的三角粽和牛角粽哈”誒唷,怎么就包了長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