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就這么每日照顧著佑佑,生活平淡,但卻充滿溫馨,對于顧城來說,每天能看到自己女兒的小臉,他什么疲憊都沒有了,面對佑佑,他收起了自己一直示人的棱角,把自己變得像一塊溫和的海綿那么柔軟。
這邊的出版社在確認樣書沒有問題,排版和錯別字都沒有,書的基本設(shè)計都沒問題,也開始跟印刷廠下了訂單,大手一揮就是十萬冊,同時也開始了盛大的全渠道宣傳。
浩瀚出版社作為華國有了很老資歷的出版社,基本上很多經(jīng)銷商都十分熟悉,這也是資歷老的好處,在你沒有露出劣勢之前,很多人看在以往的合作,都會下意識的賣你幾分薄面。
這次俞齊可是下了大功夫,在大老板那里拍著胸脯保證,這次絕對是出版社再次輝煌的機遇,然后用自己之后的職業(yè)生涯做了保證,批下來一筆不菲的宣傳費用。
公交車的車身,各地圖書館門口張貼大的宣傳海報,各大一線媒體和還在流行的報社,都對這本書和作者做了介紹宣傳,顧城帥氣的臉龐悄無聲息的出現(xiàn)在各大城市的角落里。
等下屬來告知俞齊,出版社賬上宣傳費用已經(jīng)所剩無幾了,宣傳方案也初見了成效,《東方快車謀殺案》這個名字被很多人知道,閑暇之余的議論,也不免帶上了這個名字,互相分享著自己知道的信息。
“誒?你知道么?最近有本書要上市了,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信息,叫什么《東方快車謀殺案》,小李,你不是推理小說迷么?要不要去買一本看看?”
被問到的人也有所了解,帶著期待的回復(fù)。
“聽說了,這本書的作者是華國大學文學系的碩士畢業(yè)生,我看到華國大學文學院系的教授都在自己的專欄上推薦了這本書,看來應(yīng)該不錯,難得出一本推理小說,我當然要買來看看?!?br/> 類似的對話發(fā)生在華國很多的角落,盡管這些年推理小說在華國的文學市場上因為青黃不接導致低迷,可是這個題材是最容易改編成影視劇的,上世紀末的推理小說大師們的作品還在暢銷流傳,導致這個題材的書迷一波接著一波的流入,影視屏幕上也充斥著改編大師們作品做成的劇,所以潛在的推理小說迷并不比任何一個種類少,相應(yīng)的還有些超出。
而且因為這些年出現(xiàn)的相關(guān)作品大多都是三流的劇情,沒什么能讓人眼前一亮的存在,所以大家都對這個題材翻來覆去只有大師們的作品感到枯燥了,市場也渴望新的推理小說久亦。
各大出版社也想涉及這個龐大的市場,每年舉辦了不知道多少次推理小說征文比賽,比賽的獎金是升了又升,獎勵也增了又增,可是最后獲獎的作品都沒有達到預(yù)期的期望。
俞齊已經(jīng)在出版社呆了三天了,這三天他一直關(guān)注著自己的宣傳計劃和反饋,困了就在辦公室打會盹,時刻準備著應(yīng)對突發(fā)狀況。
他瞪大了帶著血絲的眼睛,看著各地反饋回來的讀者調(diào)查表,市場上被采訪的讀者們對新書的期待已到了80%,這已經(jīng)是很了不起的數(shù)據(jù)了,很多人都表示上市了會去買一本看看,就算十個人只有五個人去買,那自己原本定下的初印數(shù)量也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