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014】釋心結(jié)劍坊遇變(22)
“封亦啊~”
胥師祖捻著胡子慢悠悠地道。
封亦忙回:“弟子在!師祖可有指教?”
胥師祖笑意盎然,枯瘦的手輕輕擺了擺,說道:“對于《清靜經(jīng)》,老夫此時沒什么能教你的。你能讀懂道經(jīng),哪怕是有所謬誤,也比由老夫來傳授要好。唔,若你將這一樓卷藏全都通讀一遍,老夫倒不介意與你坐而論道——不過老夫眼下要說的并非是這個。”
封亦恭敬傾聽。
胥師祖道:“封亦,我青云門傳承千年,無數(shù)前輩留下術(shù)訣、法門無算,若能通曉,皆有無窮偉力!不過這諸般妙法、無上神通,任它百變千換實則都沒有脫離那三大類別,此三類者,便是青云門千百年來發(fā)展昌盛的導(dǎo)向,曰‘御劍’、‘修元’、‘通玄’也!”
封亦雖一時不明師祖說這些話用意為何,但他本身便對青云門與諸般修行秘史感興趣,也便聽得認(rèn)真。
胥師祖頓了一下,似是等封亦消化那番話,而后才繼續(xù)道:“青云七脈各有傳承,自也各有所長。我朝陽峰一脈歷來尤善‘御劍’,鼎盛時分毫不比同樣擅長‘御劍’的龍首峰勢弱!風(fēng)回峰、落霞峰專研‘修元’極深,而大竹峰、小竹峰兩脈則最是擅長‘通玄’之術(shù)!”
在此之時,胥師祖轉(zhuǎn)頭看了他一眼,微笑道:“你此時不了解老夫所言,也不必著急,只記下便可?!彪S后他繼續(xù)道:“正如老夫先前所言,青云諸般神通妙法,都屬于這三大類別,便是萬法根基之‘太極玄清道’,也同樣歸屬‘修元’之中。是以此三類者,皆是修行!”
“封亦——”
聽得正自出神,忽然被叫到名字,封亦愣了下,好在立時便反應(yīng)過來——
“弟子在!”
胥師祖手捋頷下長須,目光凝視,極為正色那般道:“玄妙心境,便是‘通玄’之術(shù)中的一種,你知道嗎?”
“是,弟子知道——”
遵從本能慣例回答的封亦,驀地怔住。
“通玄”之術(shù)是什么,封亦并不知曉,可從胥師祖方才所講的言語之中,他卻能清楚了解到這定然是一種極為深奧幽玄而又神威浩瀚的道法。畢竟此世命運聚焦的那人,所在之大竹峰不也正是擅長此道嗎?
而現(xiàn)在,封亦方才知曉原來“玄妙心境”,居然也是“通玄”秘術(shù)中的一種嗎?
隨后他再一想,總算明白了師祖說這番話的目的。
“看來你是明白了,”胥師祖一副“孺子可教”的欣慰表情,悠哉悠哉撫著胡須,“不錯,這便是老夫想正告于你的!——御劍是修行,太極玄清道是修行,那么讀經(jīng)悟道、臻至玄妙自然也是修行!封亦,老夫望你平心靜氣,耐下性子來,好好將這些道藏典籍讀一讀。”
“不要覺得枯燥無用,無需艷羨他人修為長進(jìn),更不必因為虛度光陰而心生焦躁!‘識障’從來不是一種障礙,也不是缺陷,更不是什么病癥,你來此讀經(jīng),是為求道,絕不是為了彌補(bǔ)缺陷、治愈病癥!”
“老夫唯愿你戒驕戒躁,勿忘初心也!”
以胥師祖脾性,他本是從來不會與人這般詳盡的解釋與勸誡。因為道家修行,本就在于領(lǐng)悟以及一個絕妙的“緣”字。之所以對封亦另眼相看,一則封亦這人年紀(jì)雖小,卻意外的踏實穩(wěn)重,叫人心折;二則便是他考慮到自己終究面對的只是個十歲孩童,道理若不揉碎了講明,他怕反而誤了對方。
而正是這一番語重心長諄諄教誨,讓封亦不禁紅了眼眶!早就見慣人世冷暖的他,非常清楚的知道若一生能遇見發(fā)自內(nèi)心關(guān)懷照料之人,務(wù)必要好生珍惜!
更何況這一番話,的確解開了封亦的心結(jié)。
“師祖指點,弟子沒齒難忘!”
按捺住幾乎要溢出的熱淚,封亦下拜,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心中感激之余,封亦也不禁為胥師祖眼光老辣而感慨,終究是洞悉世事的長者??!他自問平日里情緒管理嚴(yán)苛,天天見面的同住一院的徐明都沒能從他身上發(fā)覺異樣,可今日與師祖相見不過須臾,便叫他看穿了自己的內(nèi)心。
誠然,事實也正如胥師祖所言那般,雖說經(jīng)師父商正梁解釋清楚了何謂“識障”??蓪嶋H上,封亦心中仍背負(fù)著壓力,而這無形壓力也終會不知不覺影響到他的修行,屆時再想悟道玄妙,只怕憑空多了幾分坎坷。
胥師祖受了他一禮,道:“起來吧,封亦。時辰不早了,把這經(jīng)書拿上,先回去吧。”
封亦忙道:“師祖,兩位師兄曾囑咐了,藏經(jīng)閣內(nèi)經(jīng)書是不能帶出去的——”
胥師祖笑著搖頭,沒再停留,卻是轉(zhuǎn)身往藏經(jīng)閣樓上行去。
“你便說,是老夫準(zhǔn)許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