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臺和谷大用換了一百斤鹽回來。
朱壽抓了一把摻雜泥沙的粗鹽:“2斤重的牛黃你們就換回來這些?!敗家子都沒你們這么敗的。”
千金易得,牛黃難求。2斤牛黃起碼可以賣500兩左右,而大明不同的地區(qū)的100斤鹽買價在10到40兩之間。
谷大用抓抓后腦勺慚愧地說:“小爺,京師委派御史嚴查遼東都司。邊軍敢和我們交易的人不多。交換價格自然高不到哪去。”
琪琪格開心地抱著粗鹽不撒手。“壽,你的飴糖換到一頭病牛。而這些鹽可以換一百頭牦牛,你真是做商人的好苗子?!?br/> 事已至此,朱壽也只能吃下這個啞巴虧。他撓撓下巴,考慮用這些鹽巴如何取得最大利益。當想到方便面時眼睛一亮。
張侖看到太子熠熠生輝的眼神,身體立刻繃緊。他小心翼翼地提醒:“少爺,我們的目的是盡快回家。這些鹽足夠支撐我們走回去。”
朱壽翻翻白眼:“沒出息。本少爺不想和喪家之犬一樣灰溜溜地回去。草原有多大,讓我們展示能力的戲臺就有多大?!?br/> “少爺,您答應出關后安全第一。我們身處草原,到處都是敵人?!睆垇雒刻炀窬o繃,就怕韃靼找到他們。
落毛的鳳凰不如雞,這里是草原,太子的話不會有人一呼百應。他們幾個人連馬都沒幾匹,又能干出什么大事!
雖然太子弄出的內行廠驚艷了很多人。可大家都知道,背后全靠弘治帝大力支持。內行廠消耗皇宮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就說書寫筆套裝的買賣,沒有弘治帝的暗示,朝廷不會提出購買。
“你錯了。首先要搞清楚誰是我們的敵人。是普通的牧民嗎?顯然不是。北元名存實亡。蒙古人分裂成瓦剌、韃靼,其下又分成各部。就算在元朝,底層的牧民生活也沒比漢人好多少。不然不會有蒙古人投靠我們。底層的這群牧民是我們可以聯(lián)合的盟友。呵呵呵~”朱壽發(fā)出魔性笑聲。
聽到太子殿下的笑聲,東宮侍衛(wèi)集體打了個寒顫。太子爺又要搞事情。
張侖不解地問:“少爺想如何聯(lián)合底層的牧民。”
朱壽壞笑地說:“聽過五級三進制嗎?”這可是他做‘金融’時學會的招數(shù)。在教育普及的后世,入坑的人無數(shù)。他相信草原上不會數(shù)數(shù)的牧民,一定跳不出他挖的坑。
張侖不解的搖頭。
“按照我的話去做就行。”朱壽笑瞇瞇地說。
女人天生比男人會砍價。朱壽拉著琪琪格一陣嘀咕。琪琪格帶走10斤鹽換回50頭羊和10頭牦牛的肉。
“牛皮比牛肉值錢,羊血和牛血也是好東西。”把臺猶豫半天還是把憋著的話說了出來。草原上1斤鹽換1頭牦牛,在牧民眼里牛皮抵的上牛肉。
朱壽朗聲大笑:“我們沒那么多時間殺牛羊。這樣正好?!?br/> 朱壽讓大家把牛肉切成條狀,利用草原上的大風制成風干牛肉。羊肉是他們的口糧,而羊油被堆在一起熬成油備用。
1頭牦牛大概做出100斤左右的風干牛肉。朱壽留出一部分當備用糧,把其余風干牛肉和大明邊軍換面。大明的邊軍待遇很高,除了每月3兩的軍餉,每月每人還補貼3斤豬油、1斤鹽、20斤大米、5米棉布。
大明不少人認為面粉有微毒,所以面粉的價格不高。用20斤大米估計能換50斤面粉左右。當把臺用蹩腳的官話提出和邊軍用1斤風干牛肉換10斤面粉時,邊軍們欣然同意。雖然實際到手的面粉只有7、8斤,可總比從商人、衛(wèi)所將領兌換的東西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