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視感,學術上稱之為“海馬效應”。
通俗來說,即“似曾相似”。
具體是指沒有經(jīng)歷過的事情或場景,仿佛在某時某地經(jīng)歷過的似曾相識之感。
有人將其解釋為靈異現(xiàn)象,也有人將其看作“人在夢中見過的、但忘記了的畫面”。
但無論何種解釋,通用的機制是——類似的場景經(jīng)歷的次數(shù)越多,就越容易產(chǎn)生這種即視感。
做夢、親身經(jīng)歷、電影、聽說、閱讀……種種方式都可以,只要營造出了某種氛圍與環(huán)境,只要次數(shù)夠多,就必然可以在未來的某一天產(chǎn)生強烈的即視感。
即使遺忘了,人們的腦海中也會閃回當時的場景。
而這,就是——
……
……
“就是——破解當前認知循環(huán)的唯一解?!?br/> 葉洛輕聲念出了手機上的訊息。
上面是“第4天”的他寫下的文字。
葉洛拖動手機屏幕,往下滑。
手機屏幕上出現(xiàn)了一個“音頻”選項,說明當時的他開始用音頻開始記錄了。這些文字實際上是音頻轉錄的。
“那就讓我來聽聽,過去的‘我’,給我留下了什么信息?!?br/> 他點開了音頻。
……
……
“記錄開始。”
“今天是7月23號。”
“初步看來,我應當是陷入了第3天。原因是認知循環(huán),而非時間循環(huán)?!?br/> “能做到這一點的,無疑是頭上的【藍鯨】?!?br/> “只是技能的發(fā)動條件與機制都不明確?!?br/> “目前,我能做到的只有先將已知信息記錄下來?!?br/> “用音頻么?不行。未來的‘我’不一定會點開音頻。”
“比較合理的還是文字記錄?!?br/> “不。不僅是記錄?!?br/> “我還需要設置手機每過1個小時自動推送這則訊息給‘我’自己?!?br/> “雖然那個時候的‘我’因為受到【藍鯨】的影響,可能即使讀過了這些短信也會忽視掉。但即視感的機制會持續(xù)發(fā)揮作用,加強即視感出現(xiàn)的頻率與幅度?!?br/> “從而,提升擺脫‘認知循環(huán)’的可能性?!?br/> “聽到了這里的‘我’,或者是看到了這里的我——”
“你明白了么?如果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醒’過來了。請繼續(xù)記錄下去?!?br/> “接下來。我將開始測試【藍鯨】發(fā)動技能的前置條件?!?br/> “我將保持記錄?!?br/> “如果說我的記錄突然停止了,那么就說明,我觸發(fā)了前置條件,再一次墜入了‘認知循環(huán)’中?!?br/> “那么,正式記錄,準備開始?!?br/> “3,2,1。開始?!?br/> “首先,我將描述我現(xiàn)在的情況?!?br/> “小女孩剛剛打開了門,我走進了花鳥市場,眼前是花鳥市場的入口雕像?!?br/> “我聞到了一股血腥味?!?br/> “我——我看到了尸體。”
“大概有上百具,堆放在花鳥市場中軸線的長街上?!?br/> “她們恐怕都在生前經(jīng)歷了十分絕望的折磨?!?br/> “這是誰的做的?只有一個可能了吧——【藍鯨】?!?br/> “呼……冷靜。憤怒無濟于事?!?br/> “我現(xiàn)在應該做的事情是,打開【日記本】?!?br/> “現(xiàn)在我將【厄運粒子】倒進了【日記本】中?!?br/> “等等!”
“出現(xiàn)了異常!”
“日記本——”
……
……
錄音聲戛然而止。
葉洛微微瞇起了雙眸,他陷入了思考狀態(tài)。
剛才的錄音,在喊出“日記本”三個字后就突然停止,最大的可能性是“第4天”的他再次跌入了“認知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