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張俊和齊大勇久久不能入睡,滿心煩躁,這么個幺蛾子,擱誰都鬧心,只期望著別耽誤幾天后的高考。
好在事情發(fā)酵的很快,當天晚上公社革委會的副主任與另一位老師向國家最高領導拍了電報,第二天省里馬上派人復查,因為考生的試卷都在,實際得分很好查詢,沒用兩三天,新的預考名單出爐。
姜斌三人的成績,依然穩(wěn)穩(wěn)地過了分數(shù)線。
張俊和齊大勇終于放心地舒了一口氣,再次安心地投入備考當中。
最后的復習期間,因為需要填報志愿,三人還抽時間去了趟公社。
在公社大門的土墻上,貼了好幾張廢報紙,上面用歪歪斜斜的毛筆字寫了全國的一些大專院校名字。
公社主管文教工作的干事,給每個人都發(fā)了一張表格,叫大家填志愿,還特別囑咐道:“要慎重啊,這可是關(guān)系到你們一輩子的事情?!?br/> 其實,不需要任何囑咐,每一個人都很慎重,墻上大專院校的名字真是看了一邊又一遍一遍。可除了清大、京大這樣的名校,其他的學校都是陌生的緊,怎么慎重都是有限的。
張俊倒還好,因為從小生活在徽京,對于當?shù)氐拇髮W還是很清楚的,而且與父母分別了十年,回家是個不錯的選擇。因此,三個志愿都填了徽京的學校。
齊大勇有些為難,因為他的成績在三人中墊底,而且也沒有明確的目標,最后在姜斌的建議下,填了一所京城的學校作為沖刺目標,兩所省內(nèi)的學校作為備選和保底。
輪到姜斌填志愿的時候,他倒也沒多想,刷刷幾筆就填上了。整的一旁的干事一陣好奇,特地拿起他的志愿卡看了下,一看嚇一跳,趕緊勸道,“年輕人,不能好高騖遠,保險一點好“。
再三與姜斌確認后,得到不需要修改的回答后,還是搖搖頭走了。
因為是第一屆高考,大部分人心里都沒有底,對于填報的志愿,也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
考前一天,終于領到了自己的準考證,一張薄薄的紙片,只有簡單的信息,頂頭的是“一九七七年大學及中專招生文化考試”,中間是大大的三個宋體字“準考證”,下面則是編號、姓名、考試地點,右面還貼著一張近期的照片。最后,磕上鋼印,蓋上紅章,才是一張完整有效的準考證。
沒有后世地精美印刷,甚至有些粗糙,但在每個人的心中,這張紙片卻是最重要的寶貝,擁有它意味著擁有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大家都是小心翼翼地接過,珍而重之的收起來。
高考在公社是沒有考點的,縣里唯一的考點設在縣城一中,離著幾十里的路程。支書周玉堂為了不耽誤大家的考試時間,特地安排了公社的手扶拖拉機送考。
姜斌趕到坐車地點的時候,雖然早了半小時,但不大的拖拉機后斗,已經(jīng)滿滿都是人了。張俊和齊大勇一見到姜斌就非常著急的說:”哎呀,怎么才來?快,上車,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