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里,姜斌和郭鶴年一人一個茶缸,就這樣不晌不午的開喝了。
郭鶴年顯然是個喝酒的行家,端起茶缸,輕輕的抿了一口,發(fā)出“哧溜”的一聲響,一雙眼睛瞇成了一條縫,像是在回味酒香,搖頭晃腦道,“醇馥幽郁、淡雅清香”。
姜斌也學(xué)著“哧溜”一口,放在嘴里準(zhǔn)備長長的品一下,沒兩秒就差點被嗆的吐了出來,暗道,“真他娘的辣”。
郭鶴年顯然沒注意姜斌的窘態(tài),依然沉靜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口酒,一口肉,吃的歡實,好久才停下筷子,道“好久沒吃的這么暢快了”。
說完又忍不住夾了塊肉,道,“你小子說的事情,我留意著呢。今天,我就給你介紹個人”,說著就出了門,對著院門外叫喚起來。
不一會兒,郭鶴年又進(jìn)門坐了回來,道,“那人馬上過來,咱倆先喝著”。
兩人邊喝邊聊,郭鶴年先給姜斌介紹了來人的背景,叫馬德福,是個“文物販子”。不過,可不是大家想象中坑蒙拐騙的“文物販子”,馬德福家是這一片收舊貨的,而且是國家允許的。
現(xiàn)在國家對于文物的定義是“文物屬于廢品,鼓勵以舊換新”,因此很多人把文物古玩送到收購點,換取一些生活貼補(bǔ)。
出口公司再把這些文物廢品出口到國外,也算是廢物利用。
姜斌第一次聽到這些稀奇的事情,也是瞪大了眼睛,心中很是震驚,滿眼大大的疑惑,“文物屬于廢品”。
壓抑住心中的好奇,繼續(xù)向著郭鶴年請教。
于是,馬德福一家又干上了老本行。
收購點的生意很好,送貨的農(nóng)民排成隊,有時候一天能收三卡車。收購的價格也是低的可憐,一般200塊錢就夠一天的收購費用了。
姜斌算是漲了見識,后世價值千金的東西,這時候盡然跟垃圾差不多。
更令姜斌震驚的是,琉璃廠有專門的文物商店,負(fù)責(zé)售賣一些古董。文物點收購上來的東西,經(jīng)鑒別后,把價值高的送交總店,統(tǒng)一調(diào)配給各地的博物館、研究機(jī)構(gòu)。其余的分為三等,由文物商店出售。
第一等放在商店的‘內(nèi)柜’,通常在樓上,專供國家高級人員和知名的文化人。第二等在‘中柜’,面向民眾。第三等就是可以出口的大路貨,放在店面,所謂‘外柜’。
這些出售的文物一般定價是高出收購價的20%,5元收購的,6元出售,真真的良心價!
悅雅堂普通的一件宋代拓本,標(biāo)價只要十幾元。
鄭板橋畫竹石的大幅中堂標(biāo)價100元。
姜斌聽的是兩眼冒光,就差流口水了。
現(xiàn)在京城的老百姓消費能力有限,中柜和外柜中的東西更多的是被來中國旅游的老外買了。姜斌聽了一陣心疼,幾十元賣出去的東西,說不定以后得幾十上百萬收回來,中國人太不容易了。
聽著郭鶴年滔滔不絕的講訴,姜斌聽的仔細(xì)且認(rèn)真,生怕漏了重點。
說話間,房門被推開,正是小來樂領(lǐng)著一位大叔進(jìn)來,后面還跟著個和姜斌一般大的年輕人,懷里抱著不少的東西。
郭鶴年趕忙起身打著招呼,順手還抓了幾片肉遞給來樂,這回叫來樂的男孩倒是沒拒絕,抿了抿嘴,緊緊的抓著幾片醬牛肉跑開了。
郭鶴年不忘向姜斌介紹,中年大叔就是馬德福,后面是他的兒子,馬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