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夏日,此起彼伏的蟬鳴好似生活的背景音,顯得愈發(fā)熱烈。
經(jīng)過與李穎昨夜深入的交流以后,姜斌有了許多不一樣的感悟。
之前,對于人生的規(guī)劃,是模糊而沒有目標的,就像蟬鳴一樣,只是夏日的背景,而他也成了其他人生活中的背景。
在昨天幫助李穎梳理人生規(guī)劃的時候,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他這一次不想當背景,想要走到臺前。
她不想隨波逐流,想要逆流而上。
從現(xiàn)在開始,似乎該做些什么。
與往常一樣,姜斌與宿舍的四人按時上課,去教室前,他先到傳達室拎了一個熱水瓶,跟宿管大叔開幾句玩笑,然后陪著班長從班級信格里取出當日的《人民日報》,上課前,瞄兩眼報紙,成了大家的習慣。
尋到自己的座位,姜斌用剛打的熱水給自己泡了一杯茶水,正宗的南山高沫。
本來,姜斌是想著買點好茶葉的,其實也不貴,一塊錢就能買不少,可想到大家的生活水平,還是跟大家持平比較合適,因此用五毛錢買了一大袋高沫,時不時的還能勻一些給愛喝茶的“大齡”同學。
因為愛喝茶,姜斌也時常被同學取笑,十八歲的年紀有著中老年人的愛好,總是有些讓人忍俊不禁。
姜斌也從不反駁,幾十年養(yǎng)成的老習慣是改不了,飯后一杯茶,賽過活神仙。
上午上的是高等數(shù)學,這是不少同學的噩夢,遇到高數(shù)課就緊張。
姜斌一直不明白,高數(shù)有什么難的,還能難過沒有標準答案的語文,政治?
要說跟高中數(shù)學有啥不一樣,也就是知識體系與高中不一樣。主要體現(xiàn)在有限與無限方面,高中數(shù)學階段都是有限的定量分析與解答,而到了大學,很多東西都變成了無限的研究和討論。
但是萬變不離其宗??!
姜斌也聽過部分同學的訴苦,說高數(shù)很多時候反直覺,超出思維想象。說起來就是很多同學還沒有做出適應和轉(zhuǎn)變,還是根據(jù)高中學習的方法去學習,自然學起來困難很多。
要說現(xiàn)在清大的學生,跟后世的學神聚集的清大還不一樣。77級的學生,不是一群頂尖的學神,而是一群非常有積累的人,他們更多的是出自知識分子家庭,或者是從事教育工作的身份。
動蕩十年,沒有高考這樣的出路,很多人放棄了學習。而他們,從未放棄書本,平時默默無聞,慢慢積累,一朝恢復高考,脫穎而出。
因此,他們至多算是基礎(chǔ)知識扎實的好學生,還不是學神,這也給姜斌的大學生活降低了好多難度。
瞧著四周的同學都在沙沙的動筆,姜斌也只好拉回自己的思緒。
講臺上的鄭培發(fā)老師,講得是意氣風發(fā),板書足足抄寫了四個黑板,可是大家能夠?qū)W到多少,那就全憑個人了。
姜斌融入在教室當中,隨著大家一起不停的記錄筆記。
上午課程結(jié)束,仍是一群學生圍著班主任,問東問西,不得脫身。
姜斌拒絕了大家中午一起吃飯的邀請,安安靜靜的坐在角落,等待鄭老師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