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軍已經(jīng)潰散了……”城樓上,吳耎直接下了定論。
在他看來,方超他們做的可不只是最后一根稻草的工作,而是粉碎了黃巾軍最后凝聚起來的可能。
甄姜雖強,但她畢竟只是一個人;絕影雖快,但它也只是一匹馬。
他們兩個合作,的確到哪里都可以掃一大片,但只要那些黃巾軍四散都是,他們也不可能跟著四處去追。
雖說黃巾軍那些將領未必會有這個見識,但有些事情可能會自發(fā)形成,或許無意中就發(fā)現(xiàn)了這點。
戰(zhàn)爭中可能有很多偶然,也會有很多巧合,而往往這會在一定程度山影響甚至改變結(jié)果。
若真是讓這些黃巾軍就這樣散著也沒法管,那他們最后就散而不潰、敗而不退,接下來要是等到那黃巾渠帥回過味來,還可能繼續(xù)圍城,那對朐縣就是一個大大的不利。
若是他們吃了教訓之后做好準備,甄姜再想要取得這一次突然襲擊這樣的效果就不太可能了。
最主要是現(xiàn)在朐縣人員不整、城墻也受創(chuàng)慘重,再戰(zhàn)的時候哪怕朐縣這邊多了甄姜,只要到時候?qū)Ψ侥軌驅(qū)⒄缃陨誀恐圃谝环剑鴱牧硪贿吂ト氤侵芯秃苋菀壮晒α?,因為朐縣再沒有人能夠擋得住了。
偌大的戰(zhàn)場,甄姜一個人只會顧此失彼。
這一次能夠取得這么好的效果,以一人之力直擊萬人大隊,目前的甄姜真正的實力,要是正面來一次的話,恐怕會力有未逮;所以不得不說,這一次其實多少有些運氣成分,而那種情況下,也沒那么早能夠定下結(jié)論。
可是隨著現(xiàn)在方超他們的出手,就將有可能掀起的棺材板直接釘死,也可以蓋棺定論了。
方超他們強撐體力和精神,雖然過后或許會有透支過度的副作用,但在此時來說,卻是對于朐縣、也是對于他們自己最好的選擇。
只有徹底驅(qū)散敵人,讓他們潰逃得遠遠的,再難有效組織起來,朐縣才能至少保證一段時間能夠恢復元氣的安定。
于是黃巾軍一下子變成了“腹背受敵”,從觀感上甚至有些夸張,因為一邊是一人一馬,一邊只有方超等數(shù)騎帶著幾百步卒和百姓臨時客串的大頭兵們,而中間卻是萬余黃巾軍。
只不過這些黃巾賊現(xiàn)在別說是擺出一個方陣,就算叫他們幾個人聚在一起拿起兵器抗敵都很難。
士氣已經(jīng)跌落到了谷底,就很難再挽回,沒有多少人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夠理智地應對,有理智地也會被大批瘋狂地逃兵裹挾著一起出奔。
直到最后,標志著帥旗的大纛終于倒下,也標志著黃巾軍的徹底敗亡。
接下來,就是“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時間了。
那黃巾渠帥倒并沒有被甄姜趕上,靠著親兵們以命爭取的時間,他帶著零星數(shù)人逃離了,得看方超他們是否能夠在最后掃蕩戰(zhàn)場時追得上了。
不過他們也不可能追出太遠,在剛剛方超下去的時候吳耎就特意再三叮囑了,相信經(jīng)歷了先前那一次失利的他,現(xiàn)在應該能過吸取教訓,不會再莽過頭了。
畢竟就算是逃散的黃巾軍,人數(shù)也還是擺在那里,就算是一萬多頭被追瘋了的豬回過頭來咬一口都得讓他們有得受,更別說這些四肢健全的黃巾兵。
他們只能是像牧羊犬一般,趕著這些“羊”到處跑,然后順道給那些可以看得到的黃巾將領補槍,只要這些頭目沒了,黃巾賊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重聚起來。
而其他郡縣的黃巾勢力光光是要得到消息就得花不少的時間,更別說還要帶兵趕過來了,到那時候朐縣已經(jīng)做好再次的戰(zhàn)備不說,朝廷那邊也總該有點兒消息傳過來了。
最后讓人啼笑皆非的是,被驅(qū)散的黃巾賊中居然有不少人主動跑過來投降。
但是仔細想想也不奇怪,黃巾軍靠劫掠為生,必然不會攜帶太多干糧、食物,今日這么早就發(fā)起總攻,除了昨夜被激怒的后果,恐怕也是食物需求的迫切所致。
如果投降能夠讓他們來吃一頓飽飯,相信這時候的他們大部分人都不會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