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明剛從居室獄當中出來不久,莫問生便向他告辭,他笑著答應,也不去問這位家族里給他安排的俠客保鏢要去做什么。
他不太愛管這些事情,那些陰謀詭計爾虞我詐的事情,家族也不會讓他做。
倒不是他缺少那樣做的能力,而是因為欲謀國者不事陰祟,那些暗地里的蠅營狗茍的事情,就算做的再干凈,也終有一天會被人翻出來,當成是對自己不利的證據。
從一開始便不做,不問,不知道,才能把自己摘得干凈。
因此,李啟明是大秦官場上難得可以說自己行端坐正,未嘗與光同塵的好官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的行事作風才和家族當中的大多數人并不一樣,在某些事情上面,時常有和長輩相左的意見。
白秋辰之事便是如此。
按照他的意思,是放白秋辰一命。
白秋辰死或不死,無足輕重。殺人者人也,非兵也。該償命的不是她,還不如活著向那位真正的兇手討個好,增加未來復仇成功的機會。
但李家的大多數人卻想要讓白秋辰死,一是平息新鄭派那邊對公子獻頭之計的怨氣,二是震懾宵小,讓人知道冒犯了法家的代價。
李啟明很想笑,在全天下人眼里折斷一把殺了人的刀,究竟有多大的用處呢?
白秋辰死不死對于李啟明來說其實沒有太大所謂,但他很討厭自己的建議沒有被采用的感覺。
這種事會讓他想起那個被鎖在書齋當中,對什么事情都無能為力的童年。
因此,他決定幫一把白秋辰。
不過,他不能明面上違逆家族的決定,屬于他的時代剛剛在東方露出了一點魚肚白,還沒到破曉的日子。
因此他故意讓自己的表弟李世祿在第一時間通知了康絲坦斯,而康絲坦斯無論是出于友情也好,想要擺脫自己的嫌疑也好,大概都會利用自己回天監(jiān)天主的身份嘗試營救白秋辰。
到那時候,李啟明以廷尉的身份順水推舟,把白秋辰放出去就是。
至于康絲坦斯有沒有救白秋辰的能力,李啟明并不擔心。
李啟明雖然和康絲坦斯交際不多,只是官場上照過面的泛泛之交,但他卻很知道康絲坦斯的手段厲害,不然也不會以一個洋人女子的身份當上大羅天的徒弟,回天監(jiān)的天主了。
正是因為對康絲坦斯的才能早有耳聞,李啟明才示意有幾分方士天賦的李世祿若是在回天監(jiān)謀事,不妨投到康絲坦斯的玄明恭華天當中去。
李世祿從小便佩服自己這位被當成是未來官場領袖培養(yǎng)的表兄,自然聽從了他的建議。
在那之后,靠著李家的資源供養(yǎng),李世祿慢慢的爬上了次天主的位置。而康絲坦斯雖然礙于洋人與女子的身份無法再向上一步,但玄明恭華天接手的幾個項目完成度都非常之高,甚至得到過皇帝的贊許,在三界二十八天當中的地位已經算是最高了。
在李世祿告訴他康絲坦斯決定下午來見一見白秋辰的時候,他又在康絲坦斯約定的時間之前先來見了白秋辰,并且將法家的一部分計劃向她和盤托出,為的就是借她之口將此事告訴康絲坦斯。
找機會通知回天監(jiān)是家族早就決定好的事情,就算是事后家族問起,他也可以將整件事歸為為了向回天監(jiān)透風而進行的布置。
雖然家族未必會信,但以李啟明的身份,也沒人敢動他。
康絲坦斯大概能將白秋辰從居室獄當中完好無損的帶出來,那兩個人能不能完好無損的回到回天監(jiān),就要看他們的本事了。
至于結果,李啟明并不在乎。
他邁步在咸陽的街頭,心中有幾分疲乏與倦怠。
尋常這種時候,他可以去找那位恩師聊聊,但那位恩師已經身死,送入泰山府的時候李啟明只能在遠處遙遙的看著,被白秋辰割掉的腦袋和身體重新縫合在了一起,據說在棺槨之中依舊儀容端正,恍然如生。
李啟明從小就很少哭,因此那天也沒有,更何況在這大秦,生死并非什么大事。
只是在這種迷茫而又找不到去處的時候,李啟明才真正有那那種自己失去了什么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