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關動蕩并沒有影響到夏國的普通民眾,如過三大部落進攻夏國的事情傳開,想來夏國會陷入恐慌之中。
遠在府都的蘇烈,并沒有收到李牧的加急軍情,也許還在路上,也許李牧根不沒有報軍情。
今天晚上簡直讓他激動的無法自拔,李牧,羅成踏入品級一個月了,系統(tǒng)獎勵終于來了,而是還和高順荀彧一起來的。
“恭喜宿主,李牧踏入五品,獲得王猛,系統(tǒng)鋪助抽獎五次”
不是吧,李牧可是踏入五品,為什么還和入品獎勵一樣,如果這樣,武將升品他是沒獎勵的,那讓他的興奮少了一般,華夏英豪太多,我最像看他們在來一世輝煌。
現(xiàn)在一年時間,他才總共獲得九名召喚人,想讓別的英豪出世,原以為這次是個機會,可沒想到,系統(tǒng)只有入品獎勵,升品是沒獎勵的,讓他白白期待了一個月。
不得不說這是個讓人不能接受的事實,蘇烈搖搖頭,想想還是算了,能將王猛召喚出來,已經(jīng)很不錯了。
這人猛的實在是讓人受不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他的精力是無限的,就連系統(tǒng)都將他評為超一流文謀,也就是說他不管管理全國,還是戰(zhàn)場出謀劃策,都是超一流。
而且系統(tǒng)只顯示他最強方面,他統(tǒng)兵作戰(zhàn)盡然也是超一流,而且最主要的自身戰(zhàn)力也屬于一流武將。
什么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看看人家這天賦,除了武力差點,其他都是所有人從一而終也達不到的地步,就算武力才剛過一流門坎,那也是一流啊。
這位大才,蘇烈都不知道把他放在哪里合適,總覺的放那里都有些大材小用,他的出現(xiàn),讓蘇烈想到一種官員方式,三省六部。
三省六部制是華夏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始于隋朝五省六曹制,確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蘇烈想道,如過將商部也刮分進去,也就是三省七部,想想都是麻煩,當皇帝太難,要不是他多少喜歡歷史文學,他那知道三省六部是什么。
“王猛聽封,今封你為兵部尚書,管理兵部一切事宜”
蘇烈想到,手里并沒有多少人才,路還是要一部一部走下去,王猛為兵部尚書,他感覺很合適,讓他統(tǒng)帥軍隊都沒有文體,可系統(tǒng)顯示超一流文謀,也就是他謀略和管理是同一水平。
這種人讓他去統(tǒng)帥打仗,不是白白浪費人家天賦,以前人家可是當丞相的人。
王猛字景略,先天氣運七彩祥云,超一流文謀,北??】h(今山東省壽光市)人。十六國時期前秦丞相,中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
王猛出身貧寒,瑰姿俊偉,寄居于魏郡,好讀兵書,善于謀略和用兵,文武雙全。與前秦天王苻堅一見如故,出任中書侍郎,累遷司隸校尉、中書監(jiān)、尚書令、開府儀同三司、丞相,冊封清河郡侯,成為苻堅的股肱大臣。任職十九年,綜合儒法,選拔廉明,勵精圖治。政治上,抵制權貴,整肅吏治,強化中央集權。軍事上,軍紀嚴明,平定五公之亂,統(tǒng)兵攻占前燕都城,都督關東六州軍事。經(jīng)濟上,勸課農(nóng)桑,開放山澤,興修水利,改進耕作,實現(xiàn)田疇開辟,倉庫充實。
執(zhí)政期間,“關隴清晏,百姓豐樂”,北方呈現(xiàn)小康景象,人稱“功蓋諸葛第一人”。三國諸葛臥龍,他的實力大家都知道,能被人傳出去功勝臥龍,實力絕對差不到那去。
建元十一年病逝,終年五十一歲,追贈大將軍、冀州牧,謚號為“武”。名列“唐朝武廟六十四將”、“宋朝武廟七十二將”。能入華夏武廟的人,五千年就那么多人,而王猛能穩(wěn)居其中,可想而知他的實力有多強。
武能上馬殺敵,統(tǒng)能領軍作戰(zhàn),文能體會民情,謀能無往不利,只要你需要,什么地方我都能出任。
全能型人才,沒有什么比這更好的人了,而夏國急缺文臣,就需要這樣的全才。
在這么下去,李斯和荀彧恐怕真的支持不住。
而蘇烈也見到了邊關眾將的二世祖?zhèn)?,雖然打的姬武等人的旗號,其實他們并不有多么差,只不過在邊關待久了,身上有種莫名的匪氣。
蘇烈看過,天賦都還不錯,最大的快三十歲,最小的十歲,先天氣運大部分是青色和白色色,其中也有幾個稱藍色,也讓蘇烈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