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臥聽風吹雨,點點滴滴,愁腸百結(jié),只嘆驚雷摧不動江山。
若問這世間哪種最要命,便是命。
這一宿遷思回慮,輾轉(zhuǎn)反側(cè),林蘇青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有沒有睡著,抬眼便看見天色已然蒙蒙發(fā)亮,雨聲也不知不覺的停了,門外不知何時已經(jīng)立好了侍從和侍女在等候。
他一絲困意也無,便起身下床,去開了門。
雨后初晴,風將淺淺淡淡的花草馨香與泥土氣息一通卷起,撲面而來,令人頓覺心曠神怡,本來就沒有困意,瞬間就更是神清氣爽了。腦子里居然還下意識的反應出,泥土的氣息其實是放射菌的孢子與濕氣形成氣溶劑。不禁暗自發(fā)笑。
今日的心情,很不錯。
時逢每四日一回的朝會,今日林蘇青穿戴不同往日的常服,而是威嚴大氣的太子朝服。
經(jīng)過侍女的一番整理,此時的他,更是豐神俊朗。頭戴的是玄表朱里的素緞袞冕,以犀簪貫紐,青纊充耳,前后垂墜九旒白玉珠,區(qū)別于皇帝的玉簪導貫,金飾綴冕,和十二旒白玉珠。
身著的是紋織九章的玄衣纁裳,章紋數(shù)亦區(qū)別于皇帝朝服的十二章。
其中有龍、山、火、華蟲、宗彝五章紋在玄色的上衣上。
取龍之神異變幻;取山之穩(wěn)重鎮(zhèn)定;取火之明亮光明;取宗彝之意為供奉孝養(yǎng);而華蟲色彩繽紛,則取意文彩卓著。
另有藻、粉米、黼、黻四章紋在纁色的下裳。
藻取潔凈之意;粉米取有所養(yǎng)之意;黼是左青右黑的斧形圖案,遂取隔斷、果斷之意;半黑半百的黻形圖案則取明察辨別、背惡向善之意。
之外,還有金寶、瑜玉、珠翠作配,配飾繁多,數(shù)不勝數(shù)。
……
從天未破光便開始收拾,當這一身朝服終于穿戴規(guī)整時,金烏已然掛上了天際。
東宮雖然位于皇城之內(nèi),但他不能直接從東宮出發(fā)去往宣政殿。必須先從北門出去皇城,繞皇城半周,同其他上朝的百官一樣,從位于皇城的正南面的長極門入宮。
朝會之日,皇城內(nèi)禁止一切人等騎馬,他出了府門便乘上輿轎,由四人抬著行完出宮的路,直到抵達正南面的長極門也不曾下轎。
與他差不多時辰來的大臣們,此時在長極門,已經(jīng)要下轎,但他是太子,他不必。
文武百官們一看見太子的輿轎來了,連忙讓到一側(cè),或捧手或抱拳的跪下,呼:“太子千歲?!?br/> 這一路遇到不少正往宣政殿去的官員,無一不是立即行禮并目送:“太子千歲?!?br/> 這些是不必他回應免禮的,當他的輿轎離去,官員們便會自行起身繼續(xù)前行。
直至過了圣興宮,只離宣政殿距離一段不算遠路時,林歲青的輿轎才停下來。跟轎的侍從掀開轎簾,扶著他下了轎子,侍從墊著腳替他再度整理了一番儀容。
這一身朝服著實沉重,林蘇青估摸著——光是頭上頂著的袞冕,估摸就有將近十斤重吧?
走得很是勞苦,感覺脖子都被壓短了。加之身上穿戴的那些個珠玉翡翠也是重得非同一般,這一趟上朝如同負重訓練,想來假使身子單薄些,恐怕根本撐不起這身行頭。
沿途路過不少身披盔甲的巡邏兵衛(wèi),先不說炎炎夏日那一身重盔鐵甲,有多么悶熱,單是那一身重量,光看著都令人覺得更加辛苦。
林蘇青想到他前些日子翻查的資料。開國前,當時太子還不是太子,也是一位能征善戰(zhàn),文武雙全的驍勇戰(zhàn)將。但與擁有眾多奇能異士的潁王不同,潁王大多靠投入消耗大多人力與物力,打得曠日持久,太子大多是主導戰(zhàn)況,速戰(zhàn)速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