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山腳下。
一眾趕在上元禮佛的香客還未從那佛頂?shù)暮裰罔笠糁谢剡^神來,耳畔便炸響一陣更為洪亮的男子聲音。
那聲音似是從九天而來,震蕩感自雙耳起,轉(zhuǎn)瞬便傳至心神,心間腦海全是男子呼喝聲音,這一語似晴天霹靂,將眾人心中的嚅喏心思盡數(shù)喚醒,陣陣虛弱感直沖雙腿膝蓋,似是一個(gè)不注意便要跪伏在地,顫若篩糠般叩上幾個(gè)虔誠拜禮。
眾人心頭震驚聲音還未消散,只見東南方向有一僧侶模樣的年輕男子拔地而起,周身縈繞陣陣刺目火光。
那光芒,分明要比烈日還是耀眼上幾分。
那尊好似浴火而起的金身羅漢身形越來越疾,風(fēng)濤海浪從未有過休止的東海之濱竟然有了短暫的寧靜,半空中的風(fēng)頭似是被那金身熾火遏止住一般,再無一絲一縷膽敢妄動(dòng)。
熙山腳下,來自五湖四海的佛門善眾滿是震驚呼喊。
“?。糠鹱骘@圣了?!”
“愿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龍?zhí)熳o(hù)法慈悲加持,讓弟子心愿一切順緣具足!”
“南無本尊釋迦牟尼佛保佑!”
“南無阿彌陀佛!”
見那浴火金身騰空而起,眾人心中那種跪拜感覺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心中全然是瞻仰佛容,求金身羅漢保佑之意。
原本龍巖佛鐘響起之時(shí),數(shù)萬人頌?zāi)罟虬菀讶粔延^不已,如今這有浴火金身臨凡而來,那數(shù)萬信眾則更為瘋狂,有人熱淚盈眶,望著那騰空而起的火紅身形激動(dòng)不已。
熙山佛頂。
那洪亮嗓音自山下而來,轉(zhuǎn)瞬便鋪滿整座熙山,苦禪山桑吉之名炸裂在漫山僧侶耳畔。
正與古稀老僧施禮言語的矮小僧人猛然回頭,望著聲音傳來方向,摩挲硬木佛珠手指猛然一扣,一陣輕緩氣機(jī)從一百零八顆硬木噴薄而出,清冷眸子有些不可言喻的慍怒味道。
被譽(yù)為龍巖寺年輕一輩之首的講僧玄明眉目如電,淡淡道:“這苦禪山好蠻橫的行事?!?br/> 古稀老僧淡然一笑,微微搖頭道:“這般還算不上蠻橫。”
矮小僧人指尖仍死死扣在佛珠上,瞇眼道:“方丈,如此……”
老方丈慧聰望著那天邊紅日,呢喃道:“自是如此,便要迎客。”
矮小僧人單掌立在胸前,朝著老僧深施一禮,禮罷,衣袍猛然一抖,洶涌氣機(jī)噴薄而出。
只一瞬,龍巖寺佛頂所有鐘鼓驀然自鳴,陣陣厚重梵音似天籟齊齊響徹云端。
矮小僧人僧袍鼓蕩如球,輕緩開口道:
“龍巖自當(dāng)恭候大駕?!?br/> 話音剛落,那矮小僧人直掠而起,飄身下山。
熙山佛頂?shù)溺姽凝R鳴將那外邦僧侶聲音全然蓋去,一陣更為雄厚的厚重聲音自山頂噴薄而來,揮灑向那漫山游旅。
那一日,東海之濱異象頻出,有金身羅漢浴火臨凡而來,也有那身著淡色七衣的矮小身形周身縈繞七彩佛光,凌空而立。
那一日,東海之濱海浪滔天,有好事人記那日浪頭足足炸起十?dāng)?shù)丈,可巨浪一絲不近海岸,半空中一火紅赤芒與一七彩佛光在數(shù)萬釋門信眾面前,凌空對峙。
東海之濱如此異象的消息傳遍天下,天下信眾俱說釋門有活佛,唯獨(dú)小部分人記得,那金身羅漢自稱來自苦禪山,那凌虛踏空七彩佛光出言迎客。
-
這上元燈節(jié)是個(gè)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shí)的喜慶日子,這趕在上元燈節(jié)燃香祈福之事可不是佛門特例,道家對于這上元之日緣由怕是更要深上幾分。
這正月十五之所以稱為上元燈節(jié),也于道教的‘三元之說’有關(guān)。
道教經(jīng)義《云笈七簽》中有言:“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氣,后成人倫,長養(yǎng)萬物?!?br/> 這天、地、水便是民間所言的三官大帝,三官又與三元相配而成為“上元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清虛大帝”、“下元水官洞陰大帝”。
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為上元節(jié),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為中元節(jié),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為下元節(jié)。
據(jù)道家言,‘天官能賜福、地官能赦罪、水官能解厄。’
據(jù)自牧先生在《夢粱錄》中所言:“正月十五日元夕節(jié),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br/> 天官喜樂,故而上元節(jié)要燃燈。
這三元之節(jié)都是各大道觀極為忙碌之時(shí),四海香客大多會(huì)趕上如此時(shí)候前來燃香祈愿,這上元燈節(jié)又是其中之最。
這上元本就是新年中第一個(gè)月圓之夜,無論從何處看都滿是一元復(fù)始天地回春之意,自古便有句一年之計(jì)在于春的俗語,所以這暮春時(shí)的祈福眼看便要比尋常日子的香火更加重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