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的娘舅姓王名吉,他也出生在陽城上水村,小的時候與阿蘭的娘就住在一起,他們家里本來就窮,后來在五六歲的時候,偏巧又碰到災年,幾個月滴雨不下,使得整個大地干燥開裂,幾乎是赤地千里,顆粒無收,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中,王吉一家便更加困難,甚至在家中的余糧吃完后,全家人一度連續(xù)兩三天沒有進食。
王吉的爹娘著急萬分,他們知道如果再這樣下去,全家人估計就都活不下去了,因此二人商議,打算將年歲稍長的王吉過繼給家里在省城的一門遠方親戚,因為他們知道這對夫婦沒有子嗣,也一直想從老家陽城過繼個孩子,當他們把這事帶信給這對親戚時,這對親戚確實十分高興,他們表示愿意撫養(yǎng)這孩子長大,于是二人專門從省城來上水村帶走了王吉。
后來,王吉逐漸在養(yǎng)父母的撫養(yǎng)下長大成人,因為他的養(yǎng)父母在省城就是幫著官宦人家干干零活,賺點辛苦養(yǎng)家錢,因此家里條件也很一般,再之后,有個偶然的機會,王吉的養(yǎng)父母結識了劉文遠府上的管家,當時劉文遠還只是個七品官,那管家看王吉老實本分,又很勤勞,便有意讓王吉進到府里做活,王吉養(yǎng)父母覺得這是個出路,便答應了。
王吉就這樣進了劉文遠的府邸,一干就是幾十年,其間既做過雜活,也跟過劉文遠、大夫人做仆人,后來,劉文遠一路升遷,家仆丫鬟也越來越多,劉文遠就讓王吉去四夫人那邊服侍,這位四夫人就是那位二小姐、也就是張知縣夫人的親娘,后來二小姐出生,王吉也算是看著她長大的,因此可以說關系非同一般,上次在省城知府衙門,他能代表二小姐出來傳話,也從側面證明了這層關系。
此時,王吉略略將自己的情況對鐘三說了一遍,鐘三這才知道他的經歷,鐘三接著問道:“那您離開家鄉(xiāng)這么多年,應該很想念家鄉(xiāng)吧?”“是啊,那時離開爹娘、離開陽城的時候,自己才五六歲,有些事記得不是很清楚了,但大體的印象還是有的,自從離開家里,一晃就是幾十年,小時候養(yǎng)父養(yǎng)母有時會帶著自己回來看看,但那時他們的條件也很一般,所以回來的次數并不多,有時候幾年才來一次,最近這幾年,因為二小姐嫁給了張知縣,這樣回來的次數才多了些。”
“嗯,阿蘭娘舅,您在省城,肯定會想念家鄉(xiāng)的吃食,我看您也忙,平時不一定有時間出去采買,因此今日就帶了點咱陽城的土特產給您享用,”說罷,便拿出了那個包裹遞給王吉,王吉本不想收,鐘三說只是些土產,沒有什么貴重東西,王吉這才打開看了看,果然都是陽城本地自己喜歡的特產,他笑了笑道:“謝謝啦,三,真是不好意思,還要收你這孩子的東西,”“誒,阿蘭娘舅,其實我也不小啦,今年都十六了,不是孩子了,”“嗯,說到你的年齡,倒確實是不算小了,也到了婚娶之年了,怎么樣,有什么計劃嗎?”
“阿蘭娘舅,阿蘭應該也和您說過咱倆的事了吧,其實咱們認識已經十年了,”“那可就是青梅竹馬嘍?”“您說什么、什么馬?噢,阿蘭娘舅,真是慚愧,我沒有讀過書,”“噢,呵呵,青梅竹馬就是從小相識相愛之意,”鐘三一聽有點不好意思地點點頭道:“應該是這個意思,”“我聽阿蘭說過你們的事,我現在想問問你,你對阿蘭到底怎么看?”
“阿蘭娘舅,我和阿蘭從小認識,彼此熟悉,咱們之間也有共同語言,我很喜歡她,沒有她在身邊,就會想念,在一起的時候,就會感到很開心,有時候,就算有些煩惱,只要阿蘭和我一起聊聊,就全都忘記了,而且,阿蘭從小在家里就不愉快,我也很想要保護她,照顧她,讓她過上好日子?!?br/>